top of page
中醫教路去頭皮屑(內文)

健脾化濕有妙法

  • 林冠傑教授
  • 2017年6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1 分鐘

【中醫教路】

化濕袪濕要分「寒濕」「濕熱」!炒米茶驅寒濕

OL 明報

文章日期:2017年6月19日

炎夏濕氣重,很多人誤以為飲袪濕茶便可袪濕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表示,「濕」可簡單分為「寒濕」和「濕熱」(燥熱),「寒濕」不能靠飲袪濕茶解決!

林冠傑稱,長留冷氣房會導致「寒濕」,身體少流汗積聚濕氣,手腳容易疲倦、抵抗力易變差,需要健脾、補肺、固腎、化濕,若胡亂飲袪濕茶袪濕,反而會弄巧反拙,嚴重的會影響腎功能。他建議,長期在室內工作人士,可以喝炒米茶,有健脾芳香、化濕之效。

炒米茶

材料:炒米(1湯匙)、陳皮(1角)、桂圓(5粒)、杞子(5粒)、扁豆衣(半湯匙)

功效:健脾芳香、化濕

製法:

1. 將米在燒熱的鍋子乾煎至微金黃色。(要注意火喉,不要令米出現煎黑。)

2. 將以上材料按上述分量放進茶包備用,可隨時拿來沖茶,建議一日喝1-2杯。

另外,林冠傑提供2個小貼士,讓經常在夏天出入冷氣房的人士更易適應溫差,減低感冒機會:

- 當由戶外走入室內時,可暫時戴上口罩5-10分鐘,身體感暖和時才脫下口罩。

- 當由戶外走入室內時,可穿上外套;出外時,別急脫外套,宜讓身體慢慢適應溫差,感到暖和時才脫外套。

註:以上食療僅供參考,各人體質不同,進食前宜諮詢註冊中醫師。

文:文子洋(tyman@mingpao.com)

報導來源:明報OL - 【中醫教路】化濕袪濕要分「寒濕」「濕熱」!炒米茶驅寒濕

(https://ol.mingpao.com/php/hotpick3.php?nodeid=1496923846961&issue=20170619)

晉傑中醫診所在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參考之用。 晉傑中醫診所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的內容準確無誤,但並不對該等內容的準確性作出任何保證。晉傑中醫診所可無須事先通知而隨時修改本網頁的內容和任何部分。對於與本網站有關連的任何因由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,晉傑中醫診所概不負責。

2018 Vita TCM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

bottom of page